如何写作赏析诗歌的短文
文/风信子的BLOG
古诗词欣赏,以往高考考的是选择题,今年改成写200字左右的欣赏短文,因此怎样进行古诗词欣赏短文的写作,是每一个参加高考的学生必须研究的问题。
要欣赏诗词,首先得了解诗词的基本特征。诗,从内容上看,反映的形象比其他文体更集中、更概括,抒发的情感更强烈、更浓郁。从形式上看,诗的语言极其凝练,而内涵却非常丰富,每个词几乎都值得推敲回味,诗讲究一定的音韵、节奏和格律。诗的表现手法通常有赋、比、兴、夸张、想象、重叠等。词是兴起于隋唐,盛行于两宋的一种特殊的诗,不同的词有不同的词牌,词牌决定了这首词句子的长短、字数的多少、唱腔的高低强弱等。散曲是盛行于元代的另一种特殊的诗,散曲除曲牌外,还有宫调,同一个宫调统率的是一组套曲。
明确了诗词的基本特征以后,要确立欣赏的角度。诗由情感、诗意(思想)和形象组成,因此古诗词欣赏,可以从诗词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的角度入手去欣赏它的意境美。在写诗词欣赏短文时,我们可以分析一首诗诗人选取了什么典型形象,为什么选取这些形象来写,通过这些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,这一思想感情产生的根源是什么(或与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,或与诗人的生世遭遇有关,或与诗人的创作意图有关),这一感情是否强烈,是否崇高等。在情感的抒发上是否含蓄,是否耐人寻味,富有余意;是否独特,是否“发人之未发”,富有深意。在形象的塑造上是否情景交融,是否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等。以陶渊明《饮酒》中的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为例,可以分析陶渊明为什么采的是菊花,不是梅花、桃花、杏花、牵牛花、凤仙花?这既与菊花本身的形象有关,又与作者写作此诗时的心情有关;陶渊明为什么抬头看见的是南山,而不是北山、东山、西山、终南山、神女峰?这也是有道理可言的。
古诗词欣赏还可以从选词、用典、音韵、节奏、对仗、表现手法等角度入手去欣赏他的形式美。我们熟悉的《推敲》一文中,韩愈告诉贾岛,“僧‘敲’月下门”比僧“推”月下门更富有诗意,这便是诗的选词。“春风又绿江南岸”的“绿”比“来”、“到”、“过”、“吹”好,这也是诗人匠心之所在。隋唐以前的诗讲究的是赋、比、兴,隋唐以后除继续采用赋、比、兴外,更注重格律。但格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,也可以有所变化,“格而不死”。因此我们还可以从诗词的格律、表现手法、音韵、节奏等外在形式的角度去欣赏诗词。
写诗词欣赏短文要避免写成介绍或说明性的文章。例如写杜甫的《咏怀古迹》:“ 王昭君本是汉朝的一个宫女,因不肯贿赂画师,画师就故意把她丑化,使她一直得不到皇帝的宠幸。后来匈奴单于向汉朝求亲,王昭君主动要求远嫁匈奴,皇帝这才发现她是宫中最美的人。王昭君远嫁匈奴,加强了汉、匈两民族的联系。这首诗是杜甫浏览湖北秭归昭君村古迹时所作,诗歌对王昭君的遭遇深表同情,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。”这样的文章就属于介绍或说明性的短文,而不是欣赏文章。
写诗词欣赏短文还要避免泛泛而谈,写成空洞无物的文章。例如:这首诗语言优美,感情真挚,写得很好,十分好,非常好,这首诗很有新意,很有创见,别出心裁,别具匠心,能引人入胜,能引起读者的思考,能与读者产生共鸣……这样的句子可以写,但通篇全是这种空洞无物、任何一首名诗都可以套用的形容词,是肯定得不了好分数的。
评论